广东省政协委员热议三大工程促就业:培养粤菜“星级大厨” 擦亮广东职业品牌
2019年,“广东技工”“粤菜师傅”“南粤家政”三大工程品牌效应初显,百万岗位稳就业。其中,推进“粤菜师傅”工程,就带动就业创业11.8万人。在广东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的分组讨论上,这一话题成为委员们热议的焦点。
2019年,“广东技工”“粤菜师傅”“南粤家政”三大工程品牌效应初显,百万岗位稳就业。其中,推进“粤菜师傅”工程,就带动就业创业11.8万人。
“广东正大力推进‘粤菜师傅’工程,这让我眼前一亮!”省政协委员、香港保威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耘表示,港澳地区很多餐厅都采用了新式做法,一些传统、正宗的粤菜做法逐渐失传。陈耘认为,推进“粤菜师傅”工程还可以通过粤港澳三地间的交流,推广原汁原味的粤菜做法,更有声有色地讲好广东故事。
未来,她还打算组织对粤菜感兴趣的港澳同胞到广东学习粤菜烹饪、感受粤菜文化,借此提升他们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了解与认同感。“这也是文化的‘软力量’。”她说。
“翻开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史,就绕不开广交会这块世界会展中的‘金字招牌’。发展粤菜,也要有品牌活动。”在省政协委员、广州海格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周伟建看来,借鉴广交会模式,久久为功打造粤菜领域的全国性品牌赛事和展会,是把“粤菜师傅”工程推向全国的应有之义。“通过举办盛会,系统呈现粤菜上下游产业链,包括原材料、厨具、烹饪技法等,可以为各方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,同时增加社会各界对粤菜的认识。”他说。
周伟建指出,中国粤菜产业分散,目前只有省级或市级的粤菜餐饮协会。他建议,尽早成立全国性的粤菜管理协会,推出代表性粤菜和粤菜企业名录,并制定统一的认证标识,可以面向全国提供粤菜厨师、餐厅经营管理培训,不仅推出美食标准,还着力打造和输出餐饮美食文化。
“政府可以为经过学校培训的粤菜师傅颁发最高五星级的等级证书。”省政协委员、广州龙发行(中国)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忠阳建议,还可以在广东“数字政府”的平台上储存这些人才的等级认证资料,做到随时随地可查询。
他表示,有了政府的官方认定,粤菜师傅走到世界各地就业、提供广东品牌的服务时,会更有荣誉感,也更容易被信任。
省政协委员、广东华夏高级技工学校校长、广州华夏职业学院董事长欧阳少林在职业教育领域已经工作了30多年,对“广东技工”“粤菜师傅”“南粤家政”三大工程的作用有着直接的感受:“对稳就业和扶贫攻坚的意义很大。”
近年来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。如何让这三大工程更好满足社会需求,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人才,成为委员们讨论的热点话题。
欧阳少林建议,广东应建立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,即由政府主导,各个行业辅助,尤其是园区、企业等主动与中职院校、高等院校建立互动桥梁,以此推动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和质量提升。
“职业教育办学也要进一步提升质量,学校办学资源关系到社会对学校的认可。”省政协委员、汕头大学教授陈严建议,引导高水平的教师进入职业院校,包括有名的大师级粤菜师傅等。此外,还应完善粤菜师傅、家政人员等职称评价体系,提高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。
省政协委员、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加工与安全研究所所长李汴生表示,鉴于餐饮业正在向工业化、现代化改造,粤菜师傅的培训要增加食品工业化加工的知识和技能,以适合未来需求。同时,广东饮食素有“药食同源”之传统,应积极开展粤菜粤食的健康特性研究,将研究成果和营养学理论一起融入“粤菜师傅”工程,让其成为传播岭南健康饮食文化、推动健康食品产业发展的有力推手。
岭南文化里面有“三雕一彩一绣”的说法,包括玉雕、牙雕、木雕、广彩、广绣。苏忠阳告诉记者,目前这些领域的传统师傅流失非常严重。
“这些师傅是非遗的艺术专才,属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人。”苏忠阳建议,政府在对外交流时,可以加大对这些非遗工艺品的采购,防止师傅因订单过少而转行,此外还应加大力度培养下一代的非遗传承人,包括在小学开办固定的课程,加强传统文化教育。“这不只是为了促就业,而是对岭南文化的传承。广东作为经济大省,在传承广东文化方面还大有可为。”
近年来,广东的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,随之而来的是对更多细分领域服务人才的需求。
广东还有哪些职业品牌值得打造?省政协委员、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刘建萍认为,广东民宿业资源禀赋较好、市场前景广阔,但目前能为客人提供高质量、个性化服务的复合型人才偏少。在广东民宿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,乡村管家未来会成为一个新的热门职业,也有机会打造成为广东职业教育的新品牌。
欧阳少林告诉记者,部分传统职业面临转型甚至淘汰,在已有的三大工程之外,广东接下来应更加着力于培养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的新型技能人才,比如人工智能、云计算、无人机、机器人和生物工程等新兴领域,增强师资教育力量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以更好满足广东的新兴产业发展需求,助力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。